背景音樂:”月琴 ”
《 開台之初 》
台灣原住民與現在馬來語系的東南亞島嶼民眾接近,因為物產豐富,生活安樂原始,但科技落後,極易受到強勢侵犯。
明代中國東南延海,日本浪人乘船到處強盜殺人,時稱倭寇。
明朝平倭名將戚繼光的參謀 陳第,跟隨平倭的沈有容艦隊到達當時稱為”大員 ”的台南安平,
當地原住民頭目感謝平倭艦隊滅寇除害,熱情招待他,陳第返回福建連江,於明萬曆(1603)年寫下“東番記”,為史上記載台灣之始。
20餘年後到了1624年,稱台灣為福爾摩莎的荷蘭人入侵佔領大員附近,37年後於明永曆15年(1661),鄭成功把荷蘭人趕走,並將大員改名為現在的名稱:安平,
以記念故鄉 (泉州安海安平),之後稱全島為台灣。
安平古堡
漢人自鄭成功首先開發台灣起,漢文化繼而有:一府二鹿三艋舺,依序由南向北發展,而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卻逐漸凋零。
在滿清時期將原住民分為:「生番」、「化番」、「熟番」。到了清朝中葉以後,臺灣土著族與清朝的政府接觸頻繁,
歸順和睦的稱為「官番」或「屯番」,不順從的就稱之為「流番」或「凶番」,而那些居住在平原地區又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土著統稱為「平埔熟番」。
|
|